与草稿阅读 / “不经一番寒彻骨” 建筑大师的成名之路

草稿
Aug 13, 2021

--

《建筑师的20岁》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如果二十岁的你,能直接面对和聆听顶尖建筑师给你分享他们的人生和信念,那会是怎样的感受?记得差不多五年前接触隈研吾(kengo kuma)和听他现场分享的那一刻,我是兴奋的。当时的我距离二十岁已有一段距离,而如今拿起这本书,我已奔三。

20多岁的我们正在求学与探索未知,阅读这本书,或许是刚刚好的年龄。如果在建筑路上迷茫,这本书也许在你的人生与职涯规划中,给予一些方向。

《建筑师的20岁》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记得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不可能有先见之明,很多事情都是回头看,才发现当初那些小事原来是息息相关的,你必须相信现在发生的事情,在未来必定有所关联。” 这句话放在本书所探讨的核心蛮适合的。

时任东京大学教授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在1998年邀请了七名建筑大师(书里只有六位访谈,雷姆. 库哈斯因病缺席)到东京大学和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筑师的20岁》集合了六位顶尖建筑师的访谈记录,他们分享着人生哲理、建筑教育和建筑师该有的素质修养。综合这一切,就能看出这些建筑师如何走到今天的轨迹。就像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所说:“建筑师之路很漫长,而我用了不少于五十年。”

我们不能复制成功建筑师的故事,但是从本书中可以找出一些建筑师都有的特质。

(一)启蒙教育与影响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建筑师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但是从小到青年时期,都有一些因素影响着他们,从而走上建筑之路。

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出生于建筑商的家庭,青年时期就喜欢摆弄材料;让.努维二尔 (Jean Nouvel)中学的美术老师改变其一生,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但他的父母反对。于是他改变了战术,打算在大学修数学、物理和建筑,之后再转美术。最后他选择了建筑,放弃了绘画。

理卡多.雷可瑞塔 (Ricardo Legorreta)从小父亲就带他游历了墨西哥许多小村落、城市和农场,让他以非正式的方式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和学习。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自高中就对绘画、雕塑和古典音乐有兴趣; 贝聿铭 (I.M.PEI)18岁离开中国去美国,抱着兴奋的心情去见识整个世界。

多米尼克.佩罗 (Dominique Perrault)生长在工程师的家庭,自小喜欢绘画,最后选择了建筑,因为结合了艺术和科学领域。

(二) 对于建筑的挚爱与强烈的好奇心

能成为伟大的建筑师,对于建筑都有一份挚爱和坚韧的性格。这点可以从主持人安藤忠雄建筑师的身上看到。他年轻时当过拳击手,并自学建筑。

在书里,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一直强调时刻都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性。他职涯前六七年他都没怎么做建筑,而是不断地探索,包括对材料的研究与摆弄。他白天在事务所工作,只有在夜里才回学院。伦佐.皮亚诺唯认为有具备良好的技术与科学属性的想法,才能支持你想法的自主性。

让.努维二尔 (Jean Nouvel)小时候就住进法国萨路拉的17世纪贵族老房子,那时的他喜欢观察房里的设计和壁画。当时就开始了一一种思考模式,喜欢深入观察并探索事物深沉含义。他求学时也在建筑事务所工作挣钱不怎么上课却考上了巴黎美术学院,之后因考上第一名而进了克劳德.巴兰(claude parent)和维利利奥(paul virilio)事务所工作。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白天当卡车司机,晚上时在夜校选修艺术课程。之后南加州建筑系毕业后就到哈佛选修城市规划,并在那时候旁听了许多关于政府与政策的课,也包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哲学讨论。毕业后到格鲁恩事务所工作,学会了如何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如何与咨询师和工程师合作。从这里可以看出除了建筑,他的兴趣也涵盖了城市规划和政治相关课题。

多米尼克.佩罗 (Dominique Perrault)大一就开始就进老师的事务所工作,制作模型和描图。

这些建筑师求学时期就在建筑所工作,靠的就是对于建筑的挚爱。

(三)坚持本我与独立思维

从本书可以看出,所有的建筑师都有他们所注重与思考的。建筑路上,他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但是离不开本我。

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提倡建筑师应该顽强而坚韧,拥有自己的判断的能力。同时他们需要懂得吸纳与聆听他人,这是一种智慧。每个人都有可以追溯的经验,自己的根能让我们构筑自己,那是属于你的东西。独立思考与保有自己的想法显得弥足珍贵。

让.努维二尔 (Jean Nouvel)认为本质性的教育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和进行方案设计,而非只强调表现方法。最好的教育,就是提高自己的分析与诊断能力和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观察力也很重要。每个人应该是自己去寻找自己的路,如今建筑师存在的意义,就是对已有的框架和次序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明确方案,而非随着一个重复的文化模式飘动。

对于理卡多.雷可瑞塔 (Ricardo Legorreta)来说,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也要立足于自己的国家,并强调自己的个性。浪漫主义的他反对国际式讲话的设计方法,并在其设计中积极反映了墨西哥风土人情,拥有从现代主义单一性和纯粹性解脱出来的自由。他的建筑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来自于墨西哥城市和村庄“感性”的影响。

贝聿铭(I.M.PEI)在访谈里提到每个场地拥有自己的历史,而根植与历史之中对于建筑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和伦佐.皮亚诺提到的根源有点雷同,无论是成为一名建筑师或在某个场地建筑,我们都应该发掘根源。

比起建造的欲望,多米尼克.佩罗 (Dominique Perrault)更多时候是在思考理论和实践的平衡。不断思考为什么要成为建筑师和建造,那是他坚持本我的方式。

(四)旅行就是最好的养分

这一点是这些建筑师共有的特质,他们都喜欢通过旅行学习建筑。主持人安藤忠雄建筑师年轻时也是一个人到欧洲旅行,走访许多建筑自学。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认为没有内容就没有艺术,而建筑的内容就是生活。除了对知识的好奇,也要关注社会,具有社会愉悦和责任感。伟大的建筑师,都具备人文关怀的品质,他们会融合建筑与文化的层面。而旅行,能让我们更接近这一切。

理卡多.雷可瑞塔 (Ricardo Legorreta)在书里提到,建筑的学习来自学校,建筑师和全国各地的旅行考察。包豪斯的校长瓦尔特.格落皮乌斯给予他的忠告就是:“尽量去旅行。”除了从杂志或网络上获得比奥妙的知识,他认为我们应该亲自到访建筑内部才能对其评价。欣赏建筑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眼睛看,用身体去感受。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去巴黎的事务所工作时,会在周末游遍法国,并对罗马建筑产生浓厚兴趣。他花了三到四个月的时间,研究了法国南部的所有教堂。贝聿铭(I.M.PEI) 坐船去美国之前,到访了神户、京都、横滨和东京,也住进了莱特设计的帝国饭店。他提议要从旅行中获益,就必须学好历史。自发性学习很重要,除了建筑杂志,他更多的是阅读历史书籍。

(五)Me Time

在这信息膨胀的时代,我们常因信息量超载而停止思考。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认为拥有自己的宁静时刻去净思冥想很重要。不要耗费精力去捕捉信息,而是捍卫属于你的东西。

对于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依赖直觉的工程,我们可以从诗歌获得灵感,也可以向画家和雕塑家学习,而非从同行的建筑作品或媒体中得到信息。有趣的是,弗兰克·盖里取消了送到事务所的所有杂志,因为它们就像一场时尚展示。

相较于从媒体中获得信息,让自己获得自由和发现自我更重要。每个人有不同的才能,而你必须发现自己的。你必须塑造自己的空间和找到属于自己的性格、“语言”和“词汇”。

唯有给予自己足够的me time,我们才能更自由与找到本我。

这是一本中英文双语书,算不上厚实,也很容易阅读。至于内容,我相信还是有其值得阅读的价值,毕竟要请到那么多顶尖建筑师给学生分享并不容易。这系列讲座能成功,相信安藤忠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现在的你或许不再是那个满腔热血的少年,或许拿起这本书能让你重新思考自己的方向。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当成加油站,阅读完毕继续遨游建筑旅途。

本期书评人 | 黄值众 (现为建筑教育工作者与<明日创想>创始人)

_

声明:此文章为读后感,参考及引用了书里的内容和多方资料,也结合了作者个人观点。此书仅为作者个人推荐,并无商业合作关系,主要以推广阅读为主。想获取更多有关空间美学,文学叙事和建筑资讯,欢迎追踪我们 Facebook

--

--

草稿
草稿

Written by 草稿

马来西亚首个中文建筑媒体,秉持独立客观的精神,做这个三维世界的传声筒。草稿,是一切灵感的起源。https://linktr.ee/draftingarchimedia

No responses yet